中国文化产业网>艺术产业>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开创中国美术事业发展新格局、新境界、新气象 ——专访中国美协第十届主席范迪安

2024-01-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宫剑南    编辑:黄丽

1月30日,中国美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范迪安连任中国美协主席。闭幕式上,范迪安表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现实脉搏,描绘时代,讴歌人民,把个人艺术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把来自生活的感受转换为生动的艺术表达。为时代造型,为人民造像,为历史存照,体现美术创作视野的广度、思想的厚度、学术的深度,以精品力作凝聚精神力量,弘扬主流价值,攀登艺术高峰。”会后,中国艺术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范迪安。

中国艺术报:祝贺您当选中国美协第十届主席。您认为5年来中国美术事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范迪安:中国美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时代中国美术朝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很好地总结了过去5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主要方面,美术家代表一道回顾了过去5年来中国美术发展所取得的丰厚成果和重要经验,也一起规划未来美术的发展。

在美术创作上,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开展主题性美术创作,形成了一大批反映党的光辉历程、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丹青巨制,尤其是描绘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弘气象,反映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所形成的崭新风貌。一大批可称之为视觉史诗的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美术在用精品力作凝聚精神力量、反映人民精神风采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广大美术家越来越主动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的生产建设现场中,在人民群众建设家园的新的理想里去发现、感受、表现新的题材。例如反映近些年我们大国重器科研成果、体现国之大者的建设工程方面涌现出许多与摄影、影像不同的表达,从而形成了美术与时代相印证、与时代同向同行的发展新态势。

今天的美术又是一个“大美术”的时代,它不仅有绘画、雕塑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也有公共艺术、设计艺术、科技艺术的多样创作,体现了城市更新中所需要建立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公共意识,例如在壁画、陶瓷、新媒体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美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在乡村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在乡村环境的美化上,在“非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美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激活了许多传统的乡土资源,甚至把它变成群众特别喜欢的创意性产品,由此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在艺术本体方面,今天的美术家已经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够了解国际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在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情怀中借鉴吸收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优秀美术经验,美术形式语言的创新发展呈现出活跃态势。尤其是中青年美术家,他们经过院校学习,比较了解世界艺坛的最新动向,在自己的艺术观念、创作内容、表现手法和媒介上都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实验和拓展,使得今天美术作品呈现出融入多种多样元素的丰富面貌,面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审美资源。

中国艺术报:您觉得中国美协在美术行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范迪安:我们一向倡导明德、明理、明风尚。美术家们要以坚守初心、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精神来体现自我价值,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在创作实践、文艺志愿、社会美育等多个方面讲奉献、讲情怀、讲格调。美术界向来具有服务人民的好的传统,如今需要更加将其发扬光大,引导中青年美术工作者把自己的艺术理想和社会发展、民族需要、人民需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美术创作以及服务社会的行动来为社会提供艺术的正能量。

中国艺术报:您认为美术创作应当如何守正创新、深扎生活,继续向“高峰”迈进?

范迪安:美术创作一方面要将中国美术悠久历史中所积累起来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的学术根本,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体现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美术创作。另一方面,美术创造的源头活水在时代与生活之中,因此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就要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在时代变迁、生活变化的现实感受中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广大美术工作者尤其要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之中,感受人民群众在时代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表现从城市到乡村各种生动的生活景象景观,为时代造型,为人民造像,为历史存照,由此来体现当代中国美术的作为。

中国艺术报:时代发展给美术创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标准。您认为美术家、美术工作者应当怎样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范迪安: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有了更多的自觉,也切实通过反映时代、讴歌人民体现出美术所发挥的凝聚精神力量的作用,这种新的追求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文艺文联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把“小美术”放在“大历史”和“大时代”中多加思考,使自己的创作真正拥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虽然看上去属于个体的创造,其实在创造的过程中所反映的精神属性、精神内涵是作品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倡导广大美术家走向生活、感受时代,与时代同向同行,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既有深厚的学术修养,更有这个时代的激情与情怀,使作品成为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形象印记。

中国艺术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即将拉开序幕,您认为全国美展应该如何在美术的创作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范迪安:2024年我们将迎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全国美展历来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标尺,尤其是每一届涌现出的精品力作、获奖作品都成为美术史册上的学术标杆。因此美术家都把全国美展看得很重,目前都在积极努力地准备作品。全国美展按照画种门类分设展区,让各门类最新的美术作品都可以面向社会,这为广大美术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平台,大家正在不断深化构思、打磨优化的过程,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具有学术含量,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水平。此外,中国美协和各地美协以及各美术机构正在开展“有组织的创作”,形成“有组织的科研”机制,通过专家指导、同行交流,进一步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优化作品的表达形式。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既要在整体上体现中国美术的新的发展,也要体现每位艺术家在超越自我后所达到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