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广告传媒>

广告传媒

《探路》带领观众化身“革命青年”

2024-03-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 霄    编辑:谢佳晔

▲ 《探路——中共中央在武汉》剧照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供图

“演出太让人感动了,我很受鼓舞。”“不知不觉就入戏了,我仿佛跟着演员一起融入汹涌壮阔的历史浪潮,成为一名革命青年!”新年初,由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策划出品,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原创沉浸式实景剧《探路——中共中央在武汉》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首演,现场反响热烈。

《探路》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立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的艺术作品。该剧突破空间局限,以纪念馆为故事背景,多视角、沉浸式将红色旧址的历史底蕴与戏剧元素结合,借助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长江书店等复原陈列及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巧妙串联中共中央迁汉、中共五大、八七风云、中共中央离汉等历史事件,带领观众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举全馆之力,融各方资源,深挖历史内涵,积聚文艺力量,历时半年打造此剧。”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探路》编剧之一袁亚妮介绍,为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该馆联合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编剧反复打磨剧本,组织党史专家及馆研究人员反复论证、修改不下10次。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导演吴爽介绍,《探路》邀请了林立、路羽等20名优秀青年演员出演。演员通过深入揣摩剧中人物所思所想,将革命前辈的行为、思想、品格融入具体场景,让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在那么多真实文物的环绕中演出,让我更深入地投入角色中。”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林立说,这场演出打破了演员与观众舞台距离,演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观众的反馈。

《探路》舞美设计师靳卫华介绍,该剧主要通过时代感的舞美设计和服装造型以及再现馆内陈设的文物场景,让整个剧场呈现出全域开放的空间效果,使讲述与表演、场景与剧情、观展与观剧多层次融入,带领观众由“看景”到“入戏”,化身“革命青年”。

武汉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由一座坐西向东的三层红砖洋房及其副楼构成,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心脏”。

《探路》实景剧的成功首演,为红色场馆的党史学习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党史专家表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与方圆1公里内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工委、中央妇委、中央军委等,共同见证了1926年至1927年武汉在全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不少业内专家对《探路》实景剧给予了较高评价。该剧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了中共中央在武汉的历史,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同时,这种沉浸式的表演形式对红色场馆的IP建设、传播和价值转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院长周意表示,要想通过沉浸式红色实景演艺打造爆款IP,让革命旧址“活”起来,需要关注革命历史的故事背景、场景设计、参与性、内容更新和营销推广等关键要素,在充分挖掘沉浸式红色实景演艺的潜力的同时,不断创新和突破,将有助于为文旅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袁亚妮表示,纪念馆把“中共中央在武汉”作为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文化IP进行挖掘打造,通过“阵地+社会”开门办馆、“文博+文艺”多元融合等方式,做好IP建设、传播和价值转化。该馆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推广武汉革命故事,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革命旧址成为群众愿意去、经常去的热土。下一步,该馆将围绕“中共中央在武汉”主题,打造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特色性的沉浸式剧目,助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