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市民、游客走进广州市文化馆。 广州市文化馆供图
2024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馆为市民和游客送上“节日大礼包”,共开展2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2月10日(正月初一)到2月17日(正月初八)期间,超过8.8万人次的市民、游客走进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文化客厅,体验广府文化年味,延续开馆以来的“流量”长红效应。
据了解,2023年,广州市文化馆共接待公众进馆约120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近4000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近1亿人次。华南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梁诗敏是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第100万名入馆的观众。在她看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不仅漂亮,还经常举办特色文化活动,让群众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王全吉认为,广州市文化馆成为全国首个预约、限流、人气爆棚的文化馆,是2023年我国文化馆领域的热点事件之一。
近年来,广州城市文化地标陆续“上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广州市文化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享受多样化、品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在广州市海珠区冉冉绽放的“木棉花”正成为人们出游的好去处。作为全球首个5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花瓣一般的外立面幕墙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建造,21008片鱼鳞状的光伏玻璃分外炫目。自2023年11月29日开放以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迅速掀起观展热潮,策划组织的2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场场爆满,一个月内就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观。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与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遥相呼应,共同绘就了一幅迷人的岭南文化图卷。“人气旺”是市民和游客对这两个文化地标的印象,不少市民和游客调好闹钟,只为能预约到参观名额。而这两个场馆也不负所望,带给人们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其中,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以“千年瑰宝 岭南芳华”为主题,采取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21个展区、近2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将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馆史文献展现给观众。广州市文化馆推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金色华章山河颂——陈金章捐赠美术作品展”等高品质展览,以及“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省群众艺术花会、广州“村晚”、少儿艺术大赛、原创音乐舞蹈大赛等群文赛事及惠民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粤剧院,同样是崭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市民、游客既能来剧院“打卡”,又能欣赏各种高质量文艺演出。2023年,广州粤剧院开展粤剧演出250场,观众约30万人次;其中惠民演出179场,观众近13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还大力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项目,已评选出63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这些城市小空间有“大乾坤”,既有非遗传承的重要场地,也有生态文化角和创意美术馆,天河湿地角、尚榕美术馆等“花城市民文化空间”。
走进广州市文化馆,不仅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可以品茶听曲、喝一杯永汉咖啡、逛一次永汉士多、体验肯德基快闪店、参与“游园惊梦 动漫奇遇”动漫文化嘉年华。这是广州市文化馆积极推动社会化运营延伸服务落地带来的别样体验。该馆按照“公益化服务+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社会化运营探索,通过社会力量参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多种业态在公共文化空间上的复合运营。为了给公众提供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和体验,广州市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运营。如广州粤剧院策划设置梨园新梦·粤剧服饰脸谱道具乐器专题文化展览,建设“粤书吧”,举办多场公益讲座和培训,开辟非舞台式文化艺术空间,普及粤剧知识。
新年新气象。2024年,广州各大文化场馆给市民和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利用新馆地理位置优势加强跨行业文旅合作与联动,打造文旅行业融合与城市文旅新品牌;广州市文化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景区管理的复合运营,着力建设全国首家4A级景区文化馆,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综合体研究与实践。广州粤剧院新址着力盘活场地资源,拓宽南方剧院、江南大戏院经营领域,举办多类型演出活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正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让公共文化可视可感可用可享。今后,广州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将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与专业院团、艺术院校、文化志愿者等深度合作,持续壮大基于文化认同的城市凝聚力,推动以文惠民、以文兴旅、以文化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渐成形,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公共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