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深度阅读城市的旅行方式,“集章”近年来正悄然走红。热门景区的盖章指南,总能得到不少转发点赞,小众文博场馆也会凭借某个独特的印章迅速出圈。印章艺术与文博文旅相融合,让老技艺、旧民俗焕发新的光彩,也显现出带动流量、消费的勃勃生机。
火爆
哪围着一群人 哪可能就在盖章集章
“主打一个万事龙章凤彩,召唤一个新年龙运亨通。”刚刚过去的春节,北京多个文化场馆联动,推出人气点位打卡集龙章活动。样式各异的龙元素印章,串起极具特色的城市漫步路线。
在节前,北京市还首度发布中轴线“护照”,内含中轴线15个遗产点。持有者可通过盖章、贴纸、记录等多种形式,体验别样的中轴线之旅。
去年底,西单举办“最中国·文博市集”。全国41家文博机构齐聚,让人们不出北京,就能见识到各地最具特色的文博展示。多篇攻略称,活动期间盖章区尤为火爆,“建议二人同行,一人在长队排队,一人现场找短队加盖提升效率。”
无论是否刻意留心,人们都能有所感知,翻看社交平台上的城市旅行笔记,在景点推荐、游玩事项、吃住行等传统攻略外,“集章”被越来越多提及。新出的章、免费的章、高颜值的章……都被“章友”们尽数搜罗。彼此促动间,小小印章,更逐渐成为各文旅场所、活动,甚至仪式、展览的标配。
一份知名旅游平台发布的“2023中秋国庆旅游报告”显示,“盖章”位列热门旅游搜索主题榜单第二位,热度仅在“自驾”之后。有网友总结,若看到文旅场所某处围着一群人或者排着长队,很可能大家都在盖章。
探因
翻看收集的印章 让回忆变得有声有色
盖章的意义?对不同人群而言,有着不同的答案。
长期以来,卢女士有记日记的习惯,她的盖章“启蒙”,可以追溯到1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那会儿她还是名学生,利用假期专门去上海参观游览。“我领取了一本‘护照’,进入的每个国家城市场馆都可以盖章。”
当时,卢女士对此并没有太多感知,只觉得好不容易进到场馆里,盖章算是个实体“证明”。而多年过去,回头翻看这些章面,各个国家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代表性的植物动物器物等,才觉得细节满满颇有趣味。而近期得知世博会博物馆依然可以盖章,她很是惊讶。“这些年我又去过几次上海,但不知道还能盖章。如果继续在‘护照’上加盖新章,这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会很奇妙。”
历史爱好者陈先生,旅游时多会将各地博物馆列入行程。虽没有集章习惯,他也乐于在正式参观前,到集章处、文创店等翻看浏览一圈儿。“一般来说能选做印章的,都是比较重要的藏品。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等下尽量把它们看全了。”
对不少家长而言,“集章”是吸引孩子参观游览的法宝之一,带娃出行时,甚至会事先查好目标场所有没有章。“小朋友注意力毕竟有限,把章分散放在不同位置,寻找过程中,一些展品就可以顺便看了,能多转会儿。”彤彤妈妈笑言,就算记不住太多,孩子亲手盖了章的,多少能有些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某些同类物品,具备一定的统一性,就容易使人产生收集的意愿。而集章需要游客亲身到访操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成本,更增强其仪式感、纪念性。有章友描述,翻看着收集的印章,旅途中所见所闻,甚至盖章时的拥挤喧闹,都会浮现出来,令回忆变得有声有色。
设计
传递城市故事 用印章引发探索兴趣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印章在当下与文博文旅的融合,重又显现出勃勃生机。这期间,最不能缺少的是文创设计团队的关注、思考与持续发力。
由一处废旧水站改建而成的史家胡同文创社,店面不过40平方米,竟摆放了300余枚印章。据社长马牧思回忆,店里最早的印章大约诞生于7年前。那时文创店刚开办,她参考旅游景点印章样貌,做了几枚胡同款式放在店里。“不是很系统,主要就是给游客留个老北京的印象。”
真正围绕印章发力,是在2019年后,注意到社交平台上的盖章风潮,马牧思结合店面特色资源,接连推出几套主题印章。其中史家胡同系列,聚焦胡同20处核心院落的历史演变;城门系列,则在印章中带出老北京“四九城”的方位知识;北京小吃系列,描绘了炸酱面、咸菜丝儿、烤鸭等美食,常令章友盖着盖着就“饿了”……
老人、孩子、闺蜜、情侣……到了周末,来盖章的游客能达到两三百人,看到印章这么受欢迎,马牧思也十分开心。印章为店铺带来客流的同时,还激起人们寻访城市特有风俗文化的欲望,传递讲述胡同故事。
目前,文创店内一部分印章为免费印盖,一部分可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打卡来免费印盖,还有一部分为任意消费章。据马牧思观察,这也是当下不少店铺的通用做法。“印章需要维护、加墨,损耗还是比较大的。一个假期下来,弹簧坏了,壳碎了,我们换上几十个印章是有的,需要根据成本制定符合自身的经营方式。”
经营
避免过度消费“章友” 还要找到新的“玩法”
一路看着盖章发展至今,马牧思感慨,这项活动也越来越“卷”。除了文博场所,如今一些商场甚至饭店也摆上了印章,想要脱颖而出,只能用心搞设计、挖掘新玩法。
去年,史家胡同文创社设计了“100条胡同”盖章计划。每个月推出10枚胡同印章,连推10个月,前来打卡的章友可以免费印盖当月上新的10个章。这样的印章版“连续剧”,让粉丝十分“上头”。
位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内的“潘家园礼物”文创店,自2022年初增设集章打卡体验项目。正是盖章活动兴起之际,加入者自然势头十足。文创店运营方,北京潘家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间,设计团队不断推出印章上新,目前已形成潘家园特色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北京中轴线系列3大印章主题,涵盖原创特色印章百余枚。社交平台上,潘家园的文创印章也被章友视作必收,“只要手不酸,一次盖到爽!”
记者看到,有别于浸透章常用的红黑墨水,潘家园的文创章更为缤纷。如二十四节气系列中,运用了较为少见的粉紫、靛蓝、橙黄等色彩,结合玉渊潭樱花、香山红叶、北京雨燕及四合院如意门、影壁墙等元素,刻画出京味儿十足、淡雅古朴的场景。
不仅如此,每个系列印章还有专属集章册。如“潘家园印象”集章册,走的是水墨插画风格,采用代表性建筑图案,凸显潘家园地标场景。游客可以将“福”字印章盖在本子中的墙壁水墨画上,共同“完成”图案,十分有参与感。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一方印章,已成为线上线下互相撬动、彼此导流的巧妙工具。不过人们也应明确,无论打卡拍照还是集章,都是文旅活动的附属品。如果为了记录给自身增加压力,甚至觉得“没拍出好照片等于白来”“没有章盖就兴致索然”,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印章设计同质化,损坏的章无人管理,以及个别人员拿上一沓纸,长时间“霸占”盖章等现象。场所做好相关管理,不过度消费人们的热情,“盖章”这项人与城市的对话方式,才能更为健康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