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剧同名的“知音号” 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供图
1 加速创新 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表示,近年来,洛阳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利用,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文旅行业创新发展,提升游客游览体验。今年以来,洛阳汉服火爆“出圈”,带动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等景区景点成为汉服体验打卡地。目前,洛阳汉服经营商户达1200多家,带动设计、纺织、生产、摄影、妆造、短视频及周边民宿、餐饮、文创等产业快速发展。洛阳持续创新场景、丰富业态,培育传统旅游业新质生产力,把“流量”变“留量”,让城市“出圈”出彩。
今年全国两会上,马珺提出,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创新体系,推动新技术转换为具有市场运行能力的创新要素,同时培养一支技术精湛、年轻有为的人才团队,保障创新活力持续奔涌。高校应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几年,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线上演播、电竞娱乐、康养休闲等新业态持续涌现。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近期,多地文旅部门开启线上营销模式,通过‘文旅局长喊话’‘家乡名人效应’等形式引流。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应因地制宜与旅游资源融合,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加分项’”。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杨赤注意到,近几年,“云演播”、短视频等新传播媒介与形式加速发展,为观众观剧提供了新方式。他建议,顺势而为,拓宽传统戏曲传播阵地,寻求新媒体专业人才,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实现网络、剧场的有效衔接,推动传统戏曲“破圈”发展。同时,注重开发戏曲艺术周边产品,将戏曲脸谱、道具等元素应用于剧场衍生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增强产品的独特性与吸引力。杨赤说:“‘戏曲进景区’也要充分挖掘特色,可根据景区特点,有针对性地植入地方戏曲,开展个性化驻场演出。另外,利用‘着戏服’‘登戏台’等新玩法,让游客了解不同剧种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实现激活传统文化与创新演艺业态的双向赋能,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游客如潮 清明上河园供图
2 科技赋能 智能化带动深层蝶变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旅游。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带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场景变革和业态提质,也为文旅行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蝶变。
“当下文旅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等特点,具备利用新技术驱动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认为,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应用,不仅是文旅企业发挥功能使命,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吴国平呼吁有关部门根据文旅类企业特点,加大指导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文旅类企业推进创意研发,进行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及应用赋能,以科技创新为游客带来更新奇、更多元、更全面的文旅体验,助力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韩谦认为,当前要抢抓数字化变革机遇,推进文旅发展理念、业态、管理全面创新,推动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强文旅业服务品质和发展驱动;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文旅场所5G设施、通信信号、视频监测全覆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VR等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升级沉浸式消费体验。
近年来,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漓江旅游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表示,守护世界级山水、打造世界级景区,首先要系统性保护漓江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向世界更好地展示桂林山水之秀、之奇、之美。其中,打造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就是“智山慧水 生态漓江”发展愿景的生动体现。据介绍,该项目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漓江生态保护治理深度融合,构建精准感知、智慧管控的协同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汤建伟建议进一步提质升级,加紧编制《漓江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继续推进新能源动力游船建造,持续深化旅游业态发展,加快漓江景区管理智慧化建设等,通过个性化、定制化、信息化旅游服务拓展市场,打造全新“现象级”产品。
3 消费挖潜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去年以来,文旅市场势头强劲,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惠民助企、提振信心,正成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传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淡旺季差异,需通过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等方式解决淡旺季市场平衡问题,提升淡季旅游吸引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正高级教师马丹建议,突出文旅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满足市民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给人常来常新的精彩体验。马丹介绍,武汉市依托长江资源,形成十大夜游产品体系和10条“夜游江城”精品线路,持续擦亮“长江夜游”文旅名片;依托区位优势,创新推出《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沉浸式、互动式演艺项目,以“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节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依托丰厚的红色底蕴,推出“红色武汉·英雄城市”等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红巷苗苗故事汇”等红色研学精品,逐步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融合路线,借助武汉马拉松、武汉国际渡江节等体育盛会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武商梦时代”商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等,凸显地域文化、促进供需平衡、激发消费潜力。
今年春节前后,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民众消费热情和旅游需求全面迸发。“目前,文旅行业正处于加速恢复的重要窗口期和调整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值得注意的是,挑战之中亦有机遇,如文旅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条正在全面优化、游客旅游偏好的改变牵引行业转型升级等,都将为文旅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建议,面对新形势、新趋势,应加强全面统筹与科学研判,打好政策支持“组合拳”,更好地发挥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她介绍,清明上河园景区占地600亩,员工及商家就有3000余人,常年直接人力成本占景区运营总成本的1/3。随着游客对文旅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用人成本也将不断攀升,这也是不少文旅企业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针对文旅行业推出一揽子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在景区设施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帮助企业减负担、增活力,助力其练好内功、丰富优质供给,带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更好发展。”王爽还谈到,希望有关部门针对文旅产业发展出台金融政策、证券市场支持举措,为文旅企业提质增效打通堵点,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市场繁荣。
▲《夜上黄鹤楼》演艺项目 瞿祥涛 摄
4 多元融合 塑造乡村特色产业优势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各地以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拥有一株株30多年树龄的茶树。近几年,村里把老茶林打造成观光体验园区,还争取项目资金,拓宽乡村道路,新建多处“农家乐”。“今年春夏,大家就可以来保宁村体验采茶乐趣、品味茶文化,品尝盐津‘九大碗’农家菜了。”全国人大代表、保宁村党总支书记陈衍刚介绍,该村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培育石门关茶叶品牌,打造1.2万亩茶园,2023年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至5000元。“有了文化品牌,还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我们正着手新一轮茶树更新,争取用几年时间把‘早白巅’茶树逐步更换为‘蒙山9号’等品质更优的茶树品种。”陈衍刚表示,乡村产业振兴要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议引导乡村人才返乡创业,积极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实施“联农带农”机制,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生活环境美起来。
江西省景德镇市素有“瓷都”的美誉。依托陶瓷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禀赋,景德镇创新发展模式,打造“高岭·中国村”等陶瓷文化主题田园综合体项目,擦亮瑶里古镇等特色文旅品牌,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市长胡雪梅建议,做好“陶瓷+”融合文章,突出“陶瓷+生态”“陶瓷+文旅”“陶瓷+创意”“陶瓷+艺术”等模式,强化项目带动、产业拉动、人才驱动、活动撬动,走出一条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文旅行业为例,许多有特点、有卖点的非遗美食、农特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出圈”,形成持续性消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刘莉莉近来调研农村市场发现,乡村电商领域尚存在一定短板。比如,短视频直播与本地产业特别是农副产品产业关联度低,电子商务日常监管、违法追究及纠纷调解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供货市场不够完善等。“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补足专业人才力量、优化物流体系,将会更好地释放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刘莉莉建议,由政府牵头打造一体化电商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协会(联盟)+电商平台+主播(带货达人)+商家”的方式汇集优势资源,促进市场供需高效匹配;与此同时,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旅游景点等地组织多频次、多维度的直播活动,把收成变收入、产品变商品、特产变品牌,更好发挥乡村特色产业优势。